English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思潮

1998-10-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伦敦记者 张鸣 我有话说

“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重建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或思潮,近年来开始在欧美各国风行起来,尤其受到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竭力推崇。

早在今年2月,布莱尔就提出要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间偏左”的国际共识。9月21日,他通过著名的工党思想库“费边社”,发表长文《第三条道路:面向新世纪的新政治》。同日,他利用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机会,与克林顿等一起参加了纽约大学的一个专门研讨“第三条道路”的学术会议。在刚刚结束的工党年度代表大会上,他再提“第三条道路”,并与其他工党领导人发誓说,“撒切尔主义”已经消亡,新工党也决不会再回到老工党的道路上去,将坚持和继续进行现代化改革。

所谓“第三条道路”,在当代是指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它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伯恩斯坦那里。此后经常被社会民主党人和欧洲社会主义者所使用,以显示自己的观点与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差异。英国曾处于美国与大陆欧洲思潮相互作用的交汇点上。老工党的政治主张要比大陆社会民主党更左更极端,致使它长期在野。而大陆国家又没有像英国那样,曾经历过撒切尔主义的多年统治。有此深层社会历史原因,“第三条道路”在英国新工党和布莱尔那里因而得到“厚爱”。

与老左派的“国家全面干预”、“高税收、高政府开支”和“完全福利国家”,以及新右派的“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主张不同,“第三条道路”鼓吹要以新的现代化精神驾驭我们时代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即全球化、个人生活的转换以及人与自然的新关系。它的主张包括:机会而不是财富的平等和社会包容;自律式的自由;摒弃无责任的权利;摒弃无民主的权威;世界主义的多元论;哲学上的保守主义;以中间阶层为社会主流与基础;不断的再民主化过程;建立适应全球化趋势的结构机制;发挥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的作用,增进政府的公开性、透明性和高效率;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新混合经济;积极的福利体制;国家注重对人的资源的投资;世界主义的国家;放权自治;等等。

布莱尔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核心是要以改革、现代化与合作的精神应付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建设一个强大和充满活力的新英国及新的国际秩序。他认为政府应当致力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施鼓励自立而不是依赖性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将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解决失业及其他社会问题的基础。他主张四条基本的价值理想,即全体公民共享的社会平等、机会、责任与和睦。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注重国际合作,主张欧盟的发展应在民族国家和超国家的“邦联”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建构更大更有效的非集权化单一市场体制。布莱尔还认为,“第三条道路”是一种永恒的修正主义,建立在对不断变化的先进工业化社会的清晰认识之上,将不断搜寻更好的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新工党上台之后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如所谓“新政”即“从坐享救济走向重新就业”、失业救济改革和其他福利制度改革,反映出“第三条道路”思想已成为这个执政党的政策渊源。

目前,社会民主党及“中间偏左”政党或联盟,已经在欧盟15国中的13个国家以及其他许多西方或东欧国家当政。作为一种时髦的理论或思潮,“第三条道路”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吗?据称是布莱尔最为推崇的英国政治理论学者、著名的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教授,对此有着鲜明的看法。这位刚刚出版了专著《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重建》的著名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第三条道路”是当代西方唯一可行的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哲学或理论,它将至少在西方世界风行20年。

(本报伦敦10月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